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 耒张耒虽出自苏轼门下但他的诗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张 耒
张耒虽出自苏轼门下,但他的诗却效法张籍、白居易,风格朴素自然,晚年尤务淡远。诚如晁补之《鸡肋集·题文潜诗册后》所说:“君诗容易不着意,忽似春风开百花。”张耒自幼有雄才,然而仕途却十分坎坷,晚年罢官后,投闲困苦,却口不言贫,表现出刚毅而超脱的性格。
首句“庭户无人秋月明”,紧扣诗题“夜坐”二字,交代了环境。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难以成眠,独坐月下,把自己融进了静谧而优美的自然之中。“秋月明”三字,乍看似陶渊明“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的明澈淡远之境,可是韵味迥然不同。“庭户无人”四字,将月色衬托得孤冷寒冽,使秋景变得萧瑟清寒。
次句“夜霜欲落气先清”,使人惊叹诗人对大自然观察、描绘的细腻与准确。清秋之夜,霜雾并不是骤然降临,它常常是随着月转星移而逐渐显现,所以诗人用了一个“欲”字。气清才显月明,月明益见气清,两者互为因果。此句与上句所构成的境界,使月与人离得更近了。明月近人,才更能引人心驰神往。
三、四句“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这时,诗人独坐室内,静听秋声,不免神驰千里,情骛八极。他从稀稀落落的桐叶声中,听出了刚强的抗争精神、强烈的生命力,从而心灵受到震动,被带进了对人生哲理深邃而渺远的思考之中。当霜风凄紧之时,几叶寒桐迎风抖动,铮铮有声,多么扣人心弦!“尚”字紧扣上句而来,表明这数片寒叶在寒风中仍不甘心凋零,同时还暗示诗人内心的倔强之态。《文心雕龙·明诗》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诗人此时闻声兴感,情怀发于不自觉,正是思与境谐的天然妙合。
这首诗首句起得平稳,次句承接自然,三句陡然转折,末句推向高潮。结构上的特点,是由诗人的整体构思决定的。由静看到细听,到深入地想,是诗的脉络。表现积极抗争的人生态度,则是诗的主旨所在。严羽《沧浪诗话》在讲到诗的好处时曾标举“言有尽而意无穷”,《李杜诗纬》也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张耒的这首诗就有意境深远的妙处。
瑞龙吟·春词
周邦彦
- 仁民爱物“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图]
-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图]
-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 则必摄缄縢 固扃 [图]
- 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曰“然则有同与?”曰“有得百里[图]
- 却说顾提控在州六年两考役满例当赴京听考吏部点卯过拨出在韩侍郎[图]
- 到了严羽这里提出了“妙悟”说以此论诗对后世影响很大佛家强调的[图]
- 诗描写的笔触也很细腻写美人之步态用一个“舒”字已经道出美人的[图]
- 说通“脱”骖驾车两旁的马赙送财物以助丧孔子到了卫国遇到从前曾[图]
- 阪(bǎn)山坡“得以所有”句《文子·自然》作“如是则民得以[图]
- 青草的翠色伴着河上的小桥锦做的船缆清晨牵系着三竺的细雨;花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