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宝鸡KTV招聘网 > 宝鸡热点资讯 > 宝鸡学习/知识 >  (就动静而言)别人在侃侃而谈是动态的;而自己缄默不语、静心聆

(就动静而言)别人在侃侃而谈是动态的;而自己缄默不语、静心聆

2022-10-03 18:08:40 发布 浏览 976 次

(就动静而言)别人在侃侃而谈,是动态的;而自己缄默不语、静心聆听,则是静态的。此时就要在静态中根据别人的言谈,来观察和分析出对方的真正意图。若听出其言辞有自相矛盾和不合情理之处,可以反过来诘难他,追问究竟,那么对方必定会有对应之辞,自然就会吐露真情。凡是语言,都有其可以模拟的形象,而事物也都有其可以类比的规范。既然其语言有可以模拟的形象,事物有可以类比的规范,就可以从中预见对方下一步的言行。所谓“象”,就是表现事物本质的表征;所谓“比”,就是言谈举止中的同类共性。要用无形的规律促使有声的语言表露出来(借助无形的逻辑技巧让道理变得明白易懂)。首先要引导对方通过言辞表露自己的想法,如果所言与事实相一致,就可以从中得知对方的真实想法。这种方法就如同张开网诱捕野兽一样,要多设几处拉网的地点,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网,这样才能捕到野兽。如果将这个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引诱对方多说话,那么对方就会自投罗网,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这就是钓人的网。我们应该经常用这种钓人的网去诱导对方,如果对方的言辞并不符合平常的规范,反映不了实际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应时而动,改变钓人的方法,要以形象的事物去感化对方,触动其感情,进而了解其真实思想,这样就可能使对方暴露出实情,从而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控制他的思维。我们向对方的言辞提出反诘,对方做出相应的回复,如此循环往复,就有了模拟和类比,依此类推,便有了继续交谈、了解对方的基础。再经过反复推敲琢磨,观察验证,抛却其中妄谬的成分,那么所有的事物都会通过对方的言谈有所反映,而不会因语言失实而导致失败。若像圣人这样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诱导智愚众人,所有的事情都会遂顺通畅,这是毋庸置疑的。

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雌雄。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所以,善于从反面听取他人言论的人,能通过鬼神般变幻莫测的方法诱导他人说出实情;能够采取随机变通谈话的方式,而且运用得当,就可以清楚地掌握实际情况,周详而有效地驾驭对方的思想,从而明察其真实含义。如果无法周详地掌握对方的情况,不能明察其言语的真实意图,那么得到的情况就不明确;得到的情况不明确,据以制定决策的基础也就不坚实、不周密。如果我们在谈话中改变了事物的表象和事理的类比,那么对方必定会有相应的问难和辩驳的言辞,此时我们就应该平静地听取对方的言谈,以观察其真实情况和意图。所以要想倾听对方的言论,自己就得先保持沉默;要想对方敞开心扉,吐露实情,反而需要先缄默、收敛;要想居高,反而需要先处于低势;要想从对方那里获取,反而需要先给予。由此而论,如果想让对方敞开情怀,吐露真言,就要先用形象的模拟和比喻去诱导他,以便把握对方的言辞,以产生共鸣,这样真情实理就会归我掌握,双方也能因相同的观点而彼此接纳。对方所谈的事情,有的因此而发端,有的因彼而产生,有的可用来侍奉君上,有的宜用来统御臣下。根据以上不同的情况,方可辨别真伪,比较异同,得到真实或者伪诈的情形。我们的行动、运作、言语、沉默,都要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做出反应,欢喜与愤怒的方式和程度应据此做出决定。总之,行动、运作、言语、沉默、欢喜、愤怒都应该根据事先所掌握的实情来确定实行的规则。用主动试探的方法求得对方的反应或答复,借以观察对方心理情感的依托。知人的关键在于了解其内心的情感,所以要运用这种策略。听取他人讲话的原则是,自己首先要平静下来,以便专心听取对方的言辞,进而分析事情的原委,论说万物的道理,辨别事物的真伪异同。即使所谈的内容并不是实际的信息,甚至无关紧要,但是仍可以从细微的征兆中探知重要的信息。这种做法就像为了探知对方的情况而深入其内部一样,首先要通过分析对方的能力,再进一步探测其行动意图。通过这种策略所得到的情况,就会像符一样应验无误,像螣蛇预示祸福一样丝毫不差,像后羿射箭一样百发百中。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之与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如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所以,了解别人要从认识自己开始,只有先认识自己,然后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人内心的想法。若能如此,那么与对方的相互了解,就如同比目鱼的两目一般没有距离,彼此明晰可见;掌握对方的言辞,就如同声音和回响一样契合无误;从外形观察对方,就如同光和影子一样准确细致。研析对方言论中的真意,就如同磁石吸针一样没有差失,如同舌头吸取骨汁一样游刃有余,万无一失。这样与对方交谈,不用过多的言辞,暴露给对方的也就微乎其微,就可以非常迅速地洞悉对方的真实意图,就如同阴阳转换一样彼此渗透,方圆交替一样运用自如,相辅相成。在对方的基本情况尚未明晰之前,就应该用圆融的道理诱导对方;待基本情况明朗之后,就应该用方正的道理去劝服对方,助其成就大事。用人之道,不论升迁、黜退、贬左、崇右,都应该灵活运用上述道理。如果不首先确定方圆进退的策略,那么就无法掌控全局,管理别人。如果做事不掌握法则技巧,就叫作“忘情失道”(不考虑实际情况,不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自己首先确定周密详细的行动策略,再依此驾驭对方,就能在不暴露意图的前提下,于无形之中驱策众人以达到成功,而对方尚不知其门道所在,这样方可称为“天神”。

反应术可以说是捭阖术的更进一层。捭阖篇多谈到游说的种类和方法,简略地阐述了适用的环境变化,而本篇的反应术则更为全面、辩证,它需要运用者有更加灵活多变的头脑,要善于把握说话的技巧。明进退之道,当刚则刚,当柔则柔,能直能屈,能进能退,刚柔并济,进退自如,这些都可以说是反应术中技巧性的方法。

运用反应术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为一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别人的最好方法是从了解自己开始,因为人是有共性的,了解了自己,就可以用相类似的方法去了解他人,把知己和知彼结合起来,便是反应术的最高境界。二是博学多识,随机应变。不了解对方,要学会投石问路;了解了对方,要善于察言观色,学会在各种情况下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三是刚柔并济,张弛有道。刚愎自用之人,多是吃软不吃硬,以柔弱示之反倒有可能达到理想效果。该张扬时就要把才华显露出来,以便得到重用;该收敛时就要保持沉默,以免因狂妄而招来灾祸。

本篇提及了说客在运用“反应术”中常用的几种技巧:知己(知己知彼)、钓语(设饵钓鱼)、张网(张网捕鱼)等,具体说起来有投石问路、欲擒故纵、打草惊蛇等技巧。

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郑庄公设计擒太叔

周朝末,郑武公娶申侯之女姜氏为妻,生两子,长子叫寤生,次子叫段。因寤生出生时难产,姜氏很讨厌他;次子段长得气宇轩昂,很得姜氏宠爱。

姜氏时常在丈夫面前说长子的坏话,赞扬次子能干,劝他改立段做继承人。

郑武公却说:“长幼有序,不可紊乱,况寤生又无过失,依情依理,说不过去!”即立寤生为世子,只以一个小小的共城(今河南辉县)给次子为食邑。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